什么是对比

  • 发布于2020-08-07

  对比又称“对照”,是把两种对立的任务、事物或者同一人物、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加以对照比较,以便说明一定的道理的修辞格。对比表明是对立现象的,两种对立的事物并无主次之分,而是相互依存的。

  一、对比的作用

  1.对比使形象鲜明深刻

  例如:李白《行路难(其二)》的“大道如青天,我独不得出。”诗人怀才不遇又特立独行的形象栩栩如生。

  杜甫《春夜喜雨》的“野径云俱黑,江船火独明”则运用了黑暗与明亮的对比,形象地表明春雨正盛,能滋润透彻万物。

  “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”——杜甫

  通过对比把统治者的穷奢极欲,老百姓的饥寒交迫集中在一幅画面中,鲜明地揭露了贫富悬殊的残酷现实。

  2.对比能突出本质特征

  “予谓菊,花之隐逸者也;牡丹,花之富贵者也;莲,花之君子者也。”——《爱莲说》

  在《爱莲说》一文中作者几次把菊花的隐逸,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,使“爱莲”这一主题得以加深,没有空洞的说教,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,起到了突出中心,加深立意的作用,手法可谓高明之极。

  “人家说了再做,我是做了再说。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,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。” ——臧克家《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》

  臧克家《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》一文一开始:运用对比,把闻一多先生的本质特征一下子就展现在读者面前,让读者留下深刻印象。

  3.对比能彰显内在逻辑

  写作中的对比手法,就是把事物、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,安置在一定条件下,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,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。运用这种手法,有利于彰显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。

  例如:“政之所兴,在顺民心;政之所废,在逆民心。”——《管子.牧民篇》

  揭示了国势兴盛在于当政者所实施的政策是符合老百姓的心声,之所以颓废是因为不顺应民意。

  二、对比手法的运用

  1.横比法

  把具有可比性的不同事物、不同态度、不同的人放在同一场合进行比较,比出真假、正误、好坏、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特色。

  2.纵比法

  把同一事物、同一个人放在不同历史时期、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对比,以现出变化、现出发展。

  3.自身对比

  自身对比是指同一事物内部所表现出来的不统一、不协调、自相矛盾的现象之间的对照比较。例如人物的语言与行动、表象与本质、享受与奉献等相反的对比。

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有哪些

动词前面用什么的得地

声调的读法

常用的九种关联词有哪些

韵母有哪些

文章标签 表现手法知识

上一篇:什么是衬托表现手法

下一篇:人物形象描写有什么作用

推荐阅读

热门推荐
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