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而”的用法有很多,可以通“尔”,表示“你的”,可以作为连词、表并列、递进、承接、转折、假设、修饰、因果、目的等关系。
一、通“尔”
用作代词,第二人称,译为“你的”;偶尔也作主语,译为“你”
例如:王师北定中原日,家祭无忘告乃翁。(陆游《示儿》)
而翁归,自与汝复算耳。(《促织》)
二、用作连词
1.表示并列关系,一般没有含义,有时也可以译为“又”。
例如:蟹六跪而二螯,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。(《劝学》)
剑阁峥嵘而崔嵬,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。(《蜀道难》)
2.表示递进关系,可以译为“并且”或者“而且”。
例如: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。(《劝学》)
楚怀王贪而信张仪,遂绝齐。(《屈原列传》)
3.表示承接关系,可译为“就”“接着”,也可以不译。
例如:故舍汝而旅食京师,以求斗斛之禄。(《陈情表》)
人非生而知之者,孰能无惑。(《师说》)
4.表示转折关系,可以译为“但是”或者“却”。
例如:青,取之于蓝,而青于蓝。(《劝学》)
信也,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。(《陈情表》)
5.表示假设关系,可以译为“如果”或是“假如”。
例如:诸君而有意,瞻予马首可也。(《冯婉贞》)
6.表示修饰关系,作链接状语,通常不用翻译。
例如:吾尝跂而望矣,不如登高之博见也。(《劝学》)
7.表示因果关系。
例如: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。(《游褒禅山记》)
8.表示目的关系
例如:缦立远视,而望幸焉。(《阿房宫赋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