吹灭读书灯,一身都是月的意思是:吹灭读书灯,一身都是月。指的是作者徐红波于2016年5月26日发表在《莆田晚报》上的一篇文章。文章内容如下阴雨连绵,在家无所事事,几经犹豫,选择去图书馆。阅览室里一个人也没有,我拿了一本喜欢的刊物,开始静心阅读。
翻到一篇文章,关于阅读式微现象的分析。浮躁急切的快餐时代,还有多少人能无功利地喜欢阅读。记得去年“世界阅读日”,媒体上公布了一系列数据:中国国民的读书热情和个人藏书量5年来持续走低,保持阅读习惯的“阅读人口”目前只占总人口的5%。
正感伤间,听到身边有拉开椅子的声响。我转过来扫了一眼,来的是一位矮胖的中年妇女,手上拎着一个竹篮子,里面有杆小称,篮子里还剩一大把塑料袋。我猜想这是位卖菜的大姐。
此时她正弯着腰,想把篮子放到椅子底下。却塞不进,我想提醒她,今天不会有什么人了,放在旁边的座位上,没关系的。还没等我说出口,她已经提着篮子走到墙角去了放下,然后又回到旁边的座位。放下随身的小包,从里面掏出一支笔和一个手掌大的小本子。
放好纸笔后,她慢慢地走向报纸架。非常熟练地拿起其中一架,走回来了。我忍不住偷偷地扫了一眼,居然是份环球时报。我看着她读书的样子,专注,动人。
后来,我离开了图书馆。阅览室里卖菜的女人,一个人静静地看着。
孩子的自行车坏了,听人指点去找一个修车的师傅。在街道的转角处,一位中年男子坐在折叠板凳上,身边摆着工具。男子带着厚厚的眼镜,正看着一本小说,目不转睛。书也许是哪里淘来的,也许是翻的次数太多了,看起来很陈旧,页边已经翻卷了。
身边人来人往,车鸣喇叭响,男子恬然忘事,完全沉浸在书的世界里。我连喊了几声“师傅”,他才抬头,恍若从梦中惊醒,脸上还遗留着沉醉的神情。指点我的人当时的原话是:街角,一个天天看书的呆子。
我又想起曾经跟随志愿者团队去慰问一位抗战老兵的情景。我们去时,老人正在吃早餐,一手拿着干硬的馒头,一手拿着放大镜辨认着一本古汉语字典上的内容。房屋里简陋得只有床、桌子和几把椅子,找不到可以坐的地方,因为全堆满了书。
当我们交谈时,老人侃侃而谈,博古通今,只要求能多带几本书,而对自己生活的窘迫丝毫不在意。
这些读书人,没有窗明几净的书桌,没有万卷书册可供挑选,读书不会改变他们的生活现状,甚至招来他人的讽刺挖苦,但他们充实,平静,快乐,因为在卑微的尘世之外,他们心中还有一个更浩瀚更丰富的世界。
黄永玉说:“吹灭读书灯,一身都是月。”读书,让人自带人格和生活的光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