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必行,行必果的意思是:说出的事一定可信,说了就一定守信用,一定办到。
出自《论语·子路第十三》里子贡和孔子的对话。原文如下:
子贡问曰:"何如斯可谓之士矣?"子曰:"行己有耻,使于四方,不辱君命,可谓士矣。"
曰:"敢问其次。"曰:"宗族称孝焉,乡党称弟焉。"
曰:"敢问其次。"曰:"言必信,行必果,硁硁然小人哉!抑亦可以为次矣。"
曰:"今之从政者何如?"子曰:"噫!斗筲之人,何足算也?"
【读解】
在《论语·子路》里,孔子与子贡讨论士的标准时已经说过:"言必信,行必果,任任然小人哉!"这是从反面来否定"言必信,行必果"的行为。孟子这里则是从正面来告诉我们"言不必信,行不必果。"可见,孟子的学说在很多方面都的确是与孔子一脉相承的。
以上是正统的说法。这里就成为,善意的谎言也是诚信的开头,也许孟子本人太热爱孔子了。所以为了神圣化自己心中完美的形象,就把孔子的缺点也当成了优点。后世介于孟子亚圣之权威,又有司马迁对一诺千金的季布的称赞,也就始终没有脱离这个怪圈。把孔子的意思也好,理解也好,都是站在错误的角度观察。结果宋明理学,心学为了圆这个错误之上又加上错误的理解,系统性编织。编织不存在的东西就需要盖住真正的东西。
孔子的真意思是:不要勇敢,抄两段文字,作为佐证。
如选择题,考生不看清题目,就"踩地雷",结果倒扣几分。实在划不来。
后世却说是,不要诚实。
对于没有把握的判断题,考生既可以坚持"谨慎原则",也可以选择"冒险"。
一个是个人素质,性格原因所致。另一个则是品行,道德原因所致。